“利用计算机视觉看懂病历、影像;通过病历结构化、知识库、知识图谱判断病情;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实现与病人沟通。”在2月27日举行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与腾讯公司共建AI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新闻发布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AI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主任吴炅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该实验室的核心技术。据悉,该实验室为国内首家针对肿瘤专科的AI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复旦大学、微软(医利洁)、飞利浦医疗、云知声、联众、柯林布瑞等国内外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将参与其中,旨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智能化的肿瘤预防、诊治和研究中心。

  “实验室将以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瞄准大数据平台与自然语言处理、精准医疗、计算机视觉、肿瘤知识库、AI智能助手等五大‘靶点’,涉及包括临床科研平台搭建、结构化病历与质控管理、高危人群肿瘤早筛、精准预约、患者随访管理等十大场景的具体应用。”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奕介绍,自然语言处理、AI智能助手的开发,可实现人与系统直接语音对话,便捷患者就医和医疗信息收集,而肿瘤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是肿瘤专科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AI医疗方便患者就医问诊

  “人工智能在肿瘤医院可以做什么?肿瘤医院和腾讯公司在医疗AI和大数据领域已经有很好的研究和应用基础。2017年,医院在全国首推基于电子就诊卡的全流程扫码就医服务模式。患者只需在微信上办理一张电子就诊卡,便能在‘掌间’实现精准预约、网上挂号、线上缴费、报告查询等多项功能。”吴炅介绍说,此举大大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已经有15万余名患者通过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办理了电子就诊卡,覆盖了全国32个省区市159个城市;现在微信日均挂号量已接近医院门诊挂号总量的30%。

  基于医院“电子就诊卡”平台,腾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能力,提供针对肿瘤医院的精准预约、用药助手、肿瘤智能问答等解决方案,助力互联网+医疗发展,方便患者、惠及患者的溢出效应极为显著。

  按需就诊 实现医疗资源精确匹配

  以往,紧缺的优质医疗资源与疑难杂症如何相互匹配这一问题难求解,如今人工智能给出答案,并成为医院门诊管理的有效探索。肿瘤医院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精准预约,目前已覆盖15种常见肿瘤疾病,疑难重症患者在人工智能帮助下,可找到最合适的专家。这一做法有效打击了“号贩子”,实现患者和专家的“精准匹配”,让那些真正需要专家诊治的患者无需等候数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让“按需就诊”的理想照进现实。

  截至目前,精准预约已为每位患者平均节省2.5小时的就诊时间,患者挂专家号的等待时间已经平均减少7.4天,到诊率提高了7%。专家门诊的效率平均提高了3.5倍左右。

  除精准预约以外,在腾讯提供的AI大数据的支持下,肿瘤医院陆续上线用药助手、肿瘤智能问答等服务。其中,用药助手已具备42种常见肿瘤药品知识库,为复诊患者提供肿瘤药品的智能查询及药师监管下的智能用药指导服务,提升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未来,该医院将以AI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为新的起点,在肿瘤精准医疗方向深入研究,整合临床和多组学大数据,利用AI引擎构建肿瘤智能诊疗系统,为肿瘤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医疗服务。